河北梅奥心血管病医院

病因症状

脑梗不只是老年病!从症状识别到长期管理

发布日期:2025.11.21
浏览次数

脑梗(医学全称“缺血性脑卒中”)是由于脑部血管堵塞,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的急性脑血管疾病,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高危疾病,具有高发病率、高致残率、高复发率、高死亡率的特点。

一、你为什么会得脑梗?本质是「脑部血管供血不足」

心血管病医院

1. 最常见原因(占80%以上):动脉粥样硬化  

   血管内壁因高血压、高血脂、糖尿病等因素,形成“斑块”(类似水管里的水垢),斑块逐渐增大导致血管狭窄,最终堵塞脑部血管(多为大脑中动脉、颈动脉、冠状动脉等关键血管)。

2. 其他诱因:  

   - 血栓栓塞:身体其他部位的血栓(如腿部深静脉血栓、房颤患者心脏内血栓)脱落,随血液流到脑部堵塞血管;  

   - 血管炎、血管畸形:少见原因,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;  

   - 不良生活习惯:长期吸烟、酗酒、熬夜、久坐、肥胖,会加速血管病变。

高危人群:年龄≥55岁、高血压、糖尿病、高血脂、房颤、吸烟史、肥胖、有脑梗家族史者。

二、如何快速识别脑梗的典型症状?

心血管病医院

脑梗发作突然,症状多在几分钟至几小时内达到高峰,核心表现可通过「FAST原则」快速记忆:

- F(Face,面部):一侧面部麻木、口角歪斜(如笑时嘴巴歪向一侧);  

- A(Arm,肢体):一侧上肢或下肢无力、麻木(如抬不起手臂、走路拖曳、站立不稳);  

- S(Speech,语言):说话含糊不清、听不懂他人说话,或完全失语;  

- T(Time,时间):出现以上任何症状,立即拨打120!时间就是大脑,延误治疗会导致不可逆的神经损伤。

其他伴随症状:头晕、头痛、视物模糊(单眼或双眼)、恶心呕吐、意识模糊(严重时昏迷)。

三、脑梗的急救措施(黄金时间窗口)

脑梗的救治核心是「尽快恢复脑部供血」,最佳治疗时间窗口是发病后4.5小时内(部分患者可延长至6小时),急救关键步骤:

1. 立即拨打120:明确告知“疑似脑梗”,让急救车优先转运至有「卒中中心」的医院(具备溶栓、取栓能力);  

2. 保持患者体位:让患者平躺,头部稍垫高(15-30°),解开衣领、腰带,保持呼吸通畅;若患者呕吐,需侧卧(避免呕吐物窒息);  

3. 切勿自行处理:  

   - 不要喂水、喂药(可能呛咳或加重病情);  

   - 不要按摩肢体(若为血栓栓塞,按摩可能导致血栓脱落,加重堵塞);  

   - 不要等待“症状自行缓解”:脑梗症状不会自行消失,拖延会导致脑细胞大量死亡。

四、脑梗的核心治疗(医院内治疗)

治疗目标是「溶解血栓/取出血栓、恢复供血、保护剩余脑组织」,主要治疗方式:

1. 急性期治疗(发病24小时内):  

   - 静脉溶栓治疗:符合条件者(发病4.5小时内、无禁忌证),注射溶栓药物(如阿替普酶),溶解堵塞血管的血栓;  

   - 机械取栓治疗:对于大血管堵塞(如颈动脉、大脑中动脉),可通过微创手术将血栓取出或击碎,开通血管(适用于发病6-8小时内的患者);  

   - 基础治疗:抗血小板(如阿司匹林)、调脂稳定斑块(如他汀类药物)、控制血压(避免血压过高或过低)、脱水降颅压(针对脑水肿患者)。

2. 恢复期治疗(发病后1-6个月):  

   - 药物治疗: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(预防血栓复发)、他汀类药物(稳定斑块),同时控制基础病(高血压、糖尿病、房颤);  

   - 康复治疗:如之前详细说明的肢体、语言、认知康复锻炼,是恢复功能的关键(见上一轮回复)。

五、脑梗的预防(最关键的环节)

脑梗的预防分为「一级预防」(未患病者预防发病)和「二级预防」(已患病者预防复发),核心是控制危险因素:

1. 控制基础病(核心中的核心):  

   - 高血压:目标血压控制在130/80mmHg以下,规律服药,定期监测;  

   - 糖尿病:空腹血糖控制在4.4-7.0mmol/L,糖化血红蛋白<7%,避免血糖波动;  

   - 高血脂:低密度脂蛋白(坏胆固醇)控制在1.8mmol/L以下(脑梗患者需更严格),服用他汀类药物并定期复查;  

   - 房颤:遵医嘱服用抗凝药(如华法林、新型口服抗凝药),预防心脏血栓形成。

2. 改善生活习惯:  

   - 戒烟戒酒: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,酗酒会导致血压骤升、血液黏稠;  

   - 饮食:低盐、低脂、低糖,多吃蔬菜、水果、全谷物、优质蛋白(鱼、禽、豆制品),减少肥肉、动物内脏、油炸食品摄入;  

   - 运动: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(如快走、太极、游泳),避免久坐;  

   - 控制体重:BMI(体重kg/身高m²)控制在18.5-23.9,男性腰围<90cm,女性<85cm;  

   - 规律作息:避免熬夜,保持情绪稳定(情绪激动会诱发血压升高)。

3. 定期体检与筛查:  

   - 普通人群:每年查血压、血糖、血脂、颈动脉超声(看颈动脉是否狭窄);  

   - 高危人群(如房颤、颈动脉狭窄>50%):遵医嘱增加筛查频率,必要时做头颅CTA/MRA(血管造影)。

六、关键提醒

心血管病医院

1. 脑梗不是“老年病”:现在年轻人因长期熬夜、高压、肥胖、吸烟等,脑梗发病率逐年上升,需提前预防;  

2. 复发风险高:首次脑梗后,1年内复发率约15%,5年内约30%,必须长期坚持服药和健康管理;  

3. 康复不可忽视:约70%的脑梗患者会遗留肢体、语言等功能障碍,早期规范康复能显著降低致残率(发病后3-6个月是康复黄金期)。

如果身边有人出现疑似脑梗症状,务必第一时间拨打120;若自身属于高危人群,需定期监测指标、改善生活习惯,必要时咨询神经内科医生制定预防方案。